去年年末,江苏与河北两家钢铁公司因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国务院通报并查处。与此同时,国务院对江苏、河北两省的副省长进行了行政处罚。据了解,两家钢铁企业被查处的原因是严重干扰了行业化解产能过剩。 &nb...
去年年末,江苏与河北两家钢铁公司因违法违规的行为被国务院通报并查处。与此同时,国务院对江苏、河北两省的副省长进行了行政处罚。据了解,两家钢铁企业被查处的原因是严重干扰了行业化解产能过剩。
人民日报指出,两位副省长予以行政处罚,此次处理之严格、问责之严厉,近年少有。这一举措,确保了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彰显了去产能的坚定决心。记者注意到,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决心始终坚定不移,相关去产能的会议和政策文件也是“文山会海”。
据悉,发改委目前编制的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有望春节前下发。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16年去产能基本完成计划任务,但目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仍然较大,预计2017年化解过剩产能的压力相比去年会更大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去产能并不是简单说说、发发文件、层层传达、层层执行那么简单。去产能并非朝夕之功,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保就业更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好去产能与保就业这两道既“减”再“加”的难题也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向去产能再“宣战”
日前,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7年的工作重点是在提升利润的同时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决打赢瘦身健体提升增效攻坚战,钢板切割,2017年中央企业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73万吨。
据记者了解,2017年去产能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重,截至1月中旬,已有多个部委针对2017年去产能做出了新的安排与部署,从相关的会议内容可以看出,今年去产能相较去年其要求、力度、压力更大。诚如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述的那样,“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会更重,压力也会更大。
曾经在钢铁业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全世界钢产量要做排名的话,第一名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第二名是中国河北(不包括唐山)第三名是唐山(不包括瞒报产量),最后则是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等。乍一看这个段子颇有调侃的味道,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严重性。
去产能形式严峻的不止钢铁行业。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超出全球总量的一半。那么,经过几年的去产能“攻坚战”,我国像钢铁、煤炭这些传统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面临怎样的现状呢?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9500多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38%,这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2016年我国确定目标煤炭去产能要达到2.5亿吨)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曾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曾表示。
据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的全国电话会议通报称,目前各省去产能进度不一,重庆和浙江分别称为煤炭去产能、钢铁去产能的优秀案例。湖北、江苏完成全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量的80%左右,北京、湖北、山西、甘肃和新疆均完成煤炭去产能50%以上。但是内蒙古、福建、广西、宁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去产能工作刚刚启动,还没有实现实质性产能退出。江西、四川、云南完成比例不到10%。
赵辰昕公开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钢铁煤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影响到了一些企业和地方对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决心,钢板切割,另外的原因包括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和畏难情绪仍然存在。这也意味着,去产能不是简单说说、发发文件、层层传达、层层执行那么简单,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如国家发改委曾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度煤炭消费量减量替代有关工作的通知》所表述的那样,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新建高耗煤项目较多,煤炭消费减量完成进度滞后,全国完成煤炭消费减量目标压力仍然较大。不过,在管理层以及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组织10个督查组赴各地督查下,钢铁、煤炭去产能有了进一步的成效。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炭与钢铁去产能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时任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曾表示,上半年主要任务、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目标分解和政策出台上,下半年则进入到实质性推进去产能阶段。这也意味着,管理层所制定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药方在下半年其“药效”正在发挥。
然而,有分析却认为,去产能成绩并非如同数字看起来那么漂亮,一些长期停产或闲置的产能被列入各地的去产能目标中,这些本来就无效的产能,“去掉”十分容易,但只能短期时间出效果。
有观察者认为,国内过剩的格局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总结此前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认清问题所在,排除执行误区,规划长远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去年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已提前完成任务,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仍然过剩,落后产能供求关系也并未得到较好的扭转。
那么,在去产能的道路上为何困难重重呢?有分析者认为,去产能之难正在于许多煤企尤其是国有煤企宁可亏损当僵尸企业也不愿意去产能,而希望别人去产能后煤价回升自己重获生机。
“今后,去产能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优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企业本身的不良资产问题导致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金融类债务问题不可忽视。
职工安置难题待破
要改革就有“阵痛”,在煤炭、钢铁去产能的同时,一大批企业也将“死掉”。随着企业停产、关停,职工如何再就业也成为焦点。事实上,去产能所带来的职工再就业问题也已成为中央政府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从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就已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据记者了解,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多个稳定分流职工安置的相关政策。“如何安置好每个职工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说,但仅靠中央政府拨款的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中研普华高级研究员蒋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再就业的过程中,钢铁煤炭行业涉及人数较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特点不同,所以职工安置问题也会非常复杂。
那么,钢铁、煤炭要分流的职工到底有多少人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给外界的一个答案是,化解产能过剩造成一部分职工被分流安置,初步统计煤炭系统涉及约有130万人、钢铁系统约为50万人。
而王宝荣(化名)就是这130万分流安置大军中的一名。王宝荣原是同煤集团地煤公司北杏庄煤业的员工,集团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去产能,北杏庄煤业从2016年7月份宣布破产后,王宝荣和他的“战友们”也将面临重新择业。
王宝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8月份开始从从井下往外撤设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当时地煤公司给出了两个安置办法,一条路是去地煤公司青瓷窑煤矿,另外一条路是去同煤集团阳高的一个电厂,大多数员工都选择去电厂,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接到去电厂上班的通知。
“去青瓷窑煤矿上班之前要培训两个月,据我了解,他们现在也没有上班。”王宝荣说,我们的五险一金从2014年7月份就停止了,到现在也没任何说法,工资也已经八九个月没有发了,更别说取暖费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在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些地方的去产能工作进度较快,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虽然企业关停了,但是在职工安置方面进度缓慢。
事实上,王宝荣的问题并非个案,在化解产能过剩要分流的职工安置问题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据媒体报道称,一些地区职工再就业难,西部某大型国有煤炭企业有员工6000多人,其中40岁以上的占70%以上,目前现金流断裂,银行利息无法偿付,职工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技术业务单一,职工转岗再就业能力弱。
据资料显示,按照山西安排,2016年将退出2000万吨煤炭产能,属于六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的21座煤矿将被关闭退出。山西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目标矿井基本都已关停,接下来就是将设备等拆掉实现完全退出,要求在11月底前完成,未来最主要、最难的工作是职工分流。
可见,涉及煤炭、钢铁在安置职工的道路上困难重重。林伯强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相比去年有所好转,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资金要比去年宽松,这也能够解决一部分职工再就业。另外,现在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强调,煤炭钢铁要兼并重组,兼并重组虽然一部分企业死掉,但是通过双方企业协商,职工会得到一个较好的安置。
据记者了解,人社部对于产能过剩关闭的企业职工工作安置不仅明确了基本原则,还对安置渠道做了详细的说明。山西在去年也印发了《关于做好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意见》,提出未来将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移就业安置、鼓励自主创业等多个渠道安置职工。
事实上,通过记者了解,虽然一些企业在安置员工方面还有待完善,但是一些企业在员工方面还是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据了解,永煤公司今年需分流安置矿工5171人。截至目前,已有4819人明确了安置方案。
王建昆说,近些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扩大,宽松的创业环境也给这些职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而徐绍史日前表示,这些产能涉及到重新安置职工,煤炭2.5亿吨的产能涉及到62万职工,钢铁4500万吨的产能涉及到18万的职工,到去年年底安排的职工已经接近70万。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对于下岗工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有着更完善的安置措施,相信在应对化解陈能过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工人下岗问题上,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