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公布,钢板切割,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结构优化。通过中央、地方和企业各方的齐心戮力,多项数据显示,上半年去产能效果初步显现,但是全年乃至长期的去产能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下半年仍需要...
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公布,钢板切割,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结构优化。通过中央、地方和企业各方的齐心戮力,多项数据显示,上半年去产能效果初步显现,但是全年乃至长期的去产能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下半年仍需要发狠劲、花大力气推动去产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上半年去产能稳步推进成效初显
自从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之后,在去产能方面,各部委和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以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会同各地方,从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拨付基础奖补资金、出台并落实配套政策、做好职工安置、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落实煤炭减量化生产措施、推进结构调整和债务处置等等。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按照“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目标与各地和中央企业确定的进度,今年压减粗钢产能要完成45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要达到2.5亿吨以上。在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披露了今年去掉煤炭行业产能2.8亿吨、安置员工70万人的目标。
目前来看,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开始显现,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控制,钢铁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走势稳中趋好。7月1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前5个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4%,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同比下降8.4%。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也介绍,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去产能方面,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
中央、地方和国企协力淘汰过剩产能
不管是中央、地方政府还是国企都在大力推进去产能。
此前,国务院把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落实情况列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6月份全国相关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报送了实施方案,并全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比如,云南省提出,力争到2018年底粗钢产能控制在2500万吨以内,煤炭产能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湖南省提出,2016年-2020年计划压减炼钢产能50万吨(在2016年完成);四川省提出,到2017年将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
2月初,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此外,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减量置换办法,有关部门印发了发挥先进产能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国资委建立煤炭资产管理平台,优化涉煤央企资源配置。银监会积极推动债务规模较大并有三家以上债权银行的客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研究金融支持和债务处理措施。
国企重组和改革也助力去产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截至5月底,中央企业的粗钢产量、玻璃产量、电解铝产量同比分别下降5.9%、17%和24.1%。宝钢和武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通过重组加快淘汰过剩产能。
为贯彻落实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7月13日,财政部发布《企业破产清算有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去产能多重承压下半年更要发狠劲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价格的回升,去产能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一些企业减产意愿减弱,甚至开始复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粗钢产量为3.299亿吨,同比仅下降1.4%。而产钢大省河北、江苏、山东前5月产量不降反增,分别同比上升了0.3%、2.19%和5.47%。
赵辰昕表示,倒逼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短期内不会因价格一时涨跌而出现根本性变化。
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加之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和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僵尸企业占据大量信贷资金,不利于提升投资效率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去产能面临的一重压力是分流人员的补偿和安置,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不出现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另一重压力是债务的清偿和重组。一些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形势比较困难,在去产能时,安置职工、处置企业债务的工作量非常大。
要完成全年去产能目标,下半年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发狠劲。去产能事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各方面要保持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钢板切割,着眼全局和长远,毫不动摇地坚决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进程。
部级联席机制必须切实推进协作,监督地方政府实现减产停产目标,警惕部分企业的违规复产,并且从财政资金上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对各省市实行任务考核,没有完成任务的,一律从严问责。
7月7日,部际联席会议全面部署重点任务进度安排,明确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进入加速实施的新阶段。下一步,继续切实抓好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的落实,采取过硬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去产能目标任务。
发改委日前强调,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